第六百一十八章 烧尾宴、丹成一品之机 (第2/2页)
直到一股饥饿感在他的身心中掀起,越来越饿,饿的他神智都要癫狂,不管是什么东西在他跟前,只要是活的,他都想要吞吃一番。
好在余列有过上一次迷失的经历,这种状态一出现,他就及时警醒,强行让自己从蜕变中苏醒过来。
咔咔咔!
一层又一层石壳子,在余列的身上掀开,飘散向外,融入四周密密麻麻的碎石群中。
“这是?!”
余列从石块中蹦出,他先是看了看跟前一堵巨大石像,然后又看了看自己,下意识的摸着自己的全身。
种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,出现在他心间,让他颇是惊疑。
首先是那巨大石像,只见其高二十多丈,身如蛇蟒,长有四肢,面如鳄形,正是余列的妖躯模样,只不过现在表面粗糙又破裂,显得极为模糊。
而余列本身,他则是恢复成了人形,四肢一首,五官端正,身有九窍,肌肤也是凝滑如玉,除了暂时没有头发之外,浑身看上去是标致极了,一点损伤和异样都没有。
但是这没有异样,便是最大的异样。
因为余列可是记得,他在修炼蜕变的过程中,并没有收起妖躯,恢复成人形。
可偏偏的,他现在感觉肉身正处在一股最为舒适,气血最为旺盛的状态。
眼下的人身,就是他的本相、法躯,是最能发挥出他之法力的状态!
“我的蛟龙之躯呢,直接被烧没了?”
余列伸出手,看着自己的五指而非五爪,脑中思绪万千。
妖躯法体者,乃是道人在筑基后,培植强悍生灵之血脉在体内,用以补足先天孱弱的人身的宝物。选择何种血脉,修炼出何种妖躯法体,往往也代表着道人将来的潜力如何。
而余列辛辛苦苦修炼而成,且能结出上品金丹的蛟龙之躯竟然彻底消失了。
不过他心间虽然惊疑,但是却并没有多少的惶恐。
这是因为他的古巫之躯,也已经修成。
直觉告诉余列,他现在形态就是古巫之体,他已然是通过了继承,将古巫祖血纳入体内,让自己踏上了古巫之道。
余列在心间喃喃:
“虽然说古巫者,皆是人形人身,但是根据那传承记忆中所讲的,初步踏入古巫道路者,往往都会有各种异象诞生,或是青面獠牙、或是三头六臂、或是龙首蛇头等等。
我之前的原形乃是蛟龙之相,按理而言,我最可能从蛟龙之相变成龙首人身,但我现在却是一种异象都没有,长的纯粹就是个正常人,寻常至极,莫非……”
其目光闪烁起来。
余列所想的并非是他的修炼出现了岔子,恰恰相反,而是他怀疑自己的修炼精准无比,效果超乎了他的想象,也超过了传承记忆中的诸多记载。
古巫者,既然是人身的源头,那么在古巫一道上走的越远,古巫之体修炼的越是完善的,其人身也就越发的完美。
如此一过程,颇是有点类似于妖兽化形的步骤。
而余列的蛟龙妖躯被彻底烧掉,由兽变人,极可能是他跨过了“化形”的过程,修炼出了最为纯粹的“古巫之躯”!
果不其然的。
余列抬起自己看上去修长纤细的手指,从紫府中取出一件从旁人那里得来的盾牌法器,轻轻戳在上面,便将这件残破的六品法器戳出了孔洞,并宛如撕纸一般,将之撕成了碎片。
他再取出一张张筑基符纸,一张张的打在自己身上,结果发现所有的符纸法术落在他身上,都会被他周身腾腾的气血威压给隔绝压制。
“散!”
余列再深吸一口气,提气大喝。
呼呼的,种种盘旋不定的法术,当即就像是云烟一般散掉,丝毫抗衡都没有就消失了。
如此景象,代表的就是余列眼下的人身,比他之前化身为蛟龙时更要强悍。
且古巫的万法不侵之效,已经完美的在他的身上体现了。
无须余列主动为之,他身上的腾腾气血就会仿佛太阳的热力一般,不断的向着四周辐射,能将一切灵气、真气等物都打成零碎,让之崩解。
“好好好!”
余列检查着,脸上露出大笑,一连叫出了三个好字。
有此“万法不侵”随身,即便他不动弹,旁人也休想将他打伤。
再辅佐上他所修炼的仙煞神罡,他在结丹以下,筑基境中,当是可以彻底的肆意纵横,再无敌手,连围攻也不惧!
而这,还不是最重要的。
最重要的是余列发现自己体内的仙煞,和自己能够万法不侵的肉身融合在了一起,而他的神罡,则是和他的阴神融合在了一起。
两者一清一浊,泾渭分明,不知何故,纯度比之从前又上了一个台阶。
可以说,余列眼下的精、神二宝,统统都是旺盛、精纯到了极致。
他感觉自己即便是没有修满三百年道行,现在也可以着手开始结丹了,并且他有至少是七成的把握,能蜕变成功,缔结出一粒真丹。
以及至少是三成的把握,可以结出一颗上品金丹!
几乎是立刻,余列的心神蠢蠢欲动,十分想要尝试一番。
若是能够以丹成之尊离开此秘境,除去那神临子之外,一干道庭中人,他将再也不惧。
不过如此冲动,还是被余列给按捺住了。
他在心间暗想:“尚未修满道行,尚未点燃真火,我就有三成的概率丹成上品了,若是我修满道行,点燃真火,万事俱备,那我丹成上品的可能,岂不是要攀升至七八成?
甚至是,丹成一品!?”
这份念想,让余列更加的蠢蠢欲动。
从前的时候,他只想过先修炼成仙,得个不死。
现如今,祸星城秘境之行,不仅让他发现了化灵池上限未可知,仙人都会妒忌,更让他发现,自己竟然或可丹成一品!
霎时间,余列心神狂跳,久久的难以自已,不住的兴奋道:
“大有收获、大有收获!”